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慶日的聯想
每個人都有生日,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記住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填寫任何資料時,生日是人們藉以核定個人資料依據之一,同時這一連串數字,據以判定教育程度及身體健康程度,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許多文化意義。
傳統漢民族出生時,在古代,殷富人家都會找來算命先生,依據出生歲次、月分、日期以及時辰,推演這個人一生的禍福吉凶!相對於農業社會,遊牧民族則沒有明確的生日記載。
屈原在「離騷經」指出:「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初度」為古人出生日,屈原父親就其生辰思索,賜予美好的名字。在物資貧乏、著重倫理尊卑、信仰濃厚的時代,年歲具有崇高的社會意義,二十加冠始為成年,孔子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最終七十而從心所欲,說明生命的成長狀態。
年輕人不言壽,而言生日,壽誕乃由晚輩為長輩祝福,六十為一周甲,始為祝壽,還有喜壽、米壽、白壽、茶壽之別,透過字體與筆畫關係取其名字。譬如喜壽乃七十七歲之壽慶,因「喜」的草書連綿狀似「七十七」,米壽則中央為「十」,上下為兩個八組成「米」;白壽為九十九歲,因為「百」字少一劃,故為九十九。
玄宗皇帝初次制定自己生日為千秋節,歷代皇帝節日名稱各有不同,明代以後逐漸定為萬壽節,皇帝於當日接受群臣祝賀。日本天皇生日延續中國傳統,只是名稱不同,稱為「天長節」。世俗人壽慶多以滿數為主,然而滿招損為民間之禁忌,故而男性為陽滿數前一年做壽,女性為陰則於滿數做壽。
天地生成之日無人能知,在舊約聖經裡面首先提到世界的創造,新約聖經提到耶穌誕生,往後以太陽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耶誕節。佛教則以農曆四月八日訂為佛誕,孔子生日定為九月二十八日,古代法國日曆上幾乎天天是殉道聖人紀念日,天主教影響既深且遠。
戰後,台灣經濟逐漸繁榮,深受西方禮俗影響。慶生時配合「Happy Birthday to you」的詠唱、許願、吹燭火等儀式,炒熱氣氛,除了長輩過生日偶有壽帳、壽桃、壽麵等傳統外,傳統壽慶幾乎全盤西化。
人類透過太陽、月亮或者星宿之間的運行關係,制定曆法,依據大自然時間的規律變化,制定農業節氣或者捕撈時節,我們的生活作息與規律因為曆法而獲得安頓而有秩序。信仰與自然時序背後的超越力量之間關係,譬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及春節,讓人類不忘人類得以緊扣人與自然紐帶之間關係。
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大事件,諸如美國獨立紀念日、法國大革命紀念日、台灣的雙十國慶,成為一個國家以及民族歷史變動中的重要事件,簡言之為國家生日。古人稱生日為「父憂母難之日」,今日世人早已不解。雙十節為國家誕生之日,我們關心牌樓設計及煙火施放地點之外,又關心什麼呢?(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