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四○三地震 災難與共須扶持 

  • 2024-04-09
  • 亞美學院管理員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四○三地震 災難與共須扶持  轉自 聯合報 潘襎
 
四○三花蓮大地震,撼動全台。兒時,父母告訴我們地震是地牛翻身,茫然不知。留學日本時,卻經歷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阪神大地震,凌晨五點四十六分就枕不久,天搖地動,兩層樓木造建築瞬間倒塌。

 
台灣與日本位於菲律賓、歐亞板塊交接面,人民與地震永成宿命。地震今天還是都市化與高樓層化揮之不去夢魘,面對數十億年以來周而復始的地層胎動,科技不論如何進步,我們還是要生活於地表與地震相處。

根據記載,荷蘭人在台南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的一六二四年那年地震不斷,台灣最早地震記載,正值四百年。希臘最早地震記載爆發於西元前四六四年,斯巴達城全毀。一九二三年東京大地震,死亡與失蹤多達十四萬餘人,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地震,日本史上初達規模九強震,死亡與失蹤兩萬兩千餘人。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大陸唐山大地震規模七點五,死亡超過三十萬人。二○○四年震央於印尼亞齊省規模九點一到九點三強震,南海大海嘯,死亡與失蹤超過三十萬人。

阪神大地震當天,日本各級學校放完年假準備上學,學生正開著電腦徹夜趕作業,拂曉強震,死亡五六千人。我賃租於二樓,房屋近於夷平,胸口被屋梁擊中左半側,疼痛不堪,僅著睡衣、襪子驚惶失措,高齡八十餘歲房東前川老太太吶喊救命。一直想不起當時如何爬過歪曲變形的窗戶以及破碎的玻璃,將老太太推出窗外,她女兒、女婿、孫女駕車奔來,孫女哭喊著攙扶起老奶奶。我望著一片廢墟、眼前親情,乍然間淚水和著滿臉灰塵流了下來。餘震稍歇,老太太找人從廢墟衣櫥翻出數十萬日幣,無償分給所有房客。

餘震不斷,我趕緊整理廢墟裡的書籍、日用品。傍晚,腋下夾著棉被與同棟房客前往鄰近體育場避難,場內擠滿人。一月初,北國冰寒,這床滿是灰塵的棉被橫蓋著我、一位日本學生、兩位陸生,撿來報紙遮住腿部,相偎取暖。避難所架起電視銀幕,日本專家學者專業地分析地震原因、現況,除了餘震襲來的驚恐聲,秩序異常安靜;隔天清晨第一批糧食送到災區,大家餓了一天,老弱、小孩優先,壯年最後,井然有序。我分得兩塊冰冷麵包,吃了一塊,深怕斷糧,撿起地上紙張包起剩餘麵包,塞入沾滿塵埃的口袋裡。

數日後,神戶大學召集全校師生返校,指導教授小田部胤久老師把我找到教室外,拿出數萬日幣塞到我手上說:「我去看過你住處,全毀,你拿著用。」我不自覺流下淚來。隔年他轉任東京大學美學講座,今年甫退休,兩年前獲選日本學士院美學藝術學領域院士。災後房客四散,我遷居扶輪社友人提供住所,隔年畢業返台又留學法國,期間數次到日本探望前川老太太,她依然健碩和藹,九十餘歲高齡去世。

日語歌曲《絆》,「我們彼此關聯著,你不孤單。如果你回頭看,大家都是夥伴,當你滿懷悔恨,想要放棄時,我們都在你身邊!」四○三地震,全民應該情感相連,不分彼此,攜手共渡難關。(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