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2「蔣勳・美學・創作教育」系列講座
|
「蔣勳・美學・創作教育」系列講座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現代美術館3月30日至9月23日舉辦「蔣勳-美學-創作教育」聯展,由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總召集人,及其學生前國立臺灣美術館助理研究員潘顯仁擔任策展人、15位藝術家共同參展,展出120組含油彩、膠彩、水墨、書法、漆畫、複合媒材裝置等不同形式作品,用藝術做為媒介,展開師生對話。
此次聯合參展的15位藝術家,分別有專擅油彩創作的連明仁、林麗玲、魏禎宏、林瓊瑛、黨若洪;從事膠彩與水墨的李貞慧、林季鋒、陳念慈、王怡然;書法創作的魯漢平;從事金屬工藝創作的曾永玲;漆畫創作的陳偉毅;複合媒材裝置的董承濂;家俱工藝設計的許志強,以及從事油畫修復的蔡舜任。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將於五月與六月舉辦系列講座,05月17日邀請王怡然老師「淺談膠彩與我的創作」、05月19日邀請黨若洪老師「黨若洪創作經驗分享」;06月02日邀請林季鋒老師「林季鋒繪畫緣起」,3位藝術家親自分享作品理念與創作意涵,除讓師生近距離與藝術家對話,帶領大家進步理解展覽意義。
王怡然老師藝術專長為水墨、書法、膠彩、電影視覺藝術、素描等,其作品風格細緻,偏重情感的感性處理,忠實地映射出人生中不同階段的自已。 對他而言,女性的感覺細緻且帶有戲劇性的情緒張力,容易真情流露。 作品中可見自身的心境常處於一種介於情感、內在、與社會之間的拉扯,並且保有東方的繪畫形式中內仍具西方的現代感,是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直接體驗,在沒有強烈的預設立場下,試圖藉由畫作探視某段時間裡的內在自我表現。王怡然老師以深入淺出且活動、風趣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膠彩畫,說明膠彩現在已經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風格。
1998年畢業自東海大學美術學系,2002年取得西班牙Salamanca大學藝術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同年榮獲西班牙聖馬可獎(Premio San Marco)之首獎,2005年獲得高雄獎首獎,2008年獲第八屆廖繼春油畫創作獎,2016年獲臺北美術獎首獎。黨若洪老師大學畢業後赴西班牙深造,他始終相信畫筆會帶領自己完成畫作,事前的構思、生活的點滴都不及大量累積作品來得更為真切且實際,即使過程中陷入低潮,仍舊等待靈光乍現的那刻,透過黨若洪老師真誠不保留的分享讓我們理解到藝術家滿腔熱情與創作構思。
全心奉獻於工筆佛像的白描佛畫家林季鋒,二十多年來所創作的佛畫法相,皆出自古代名家名跡的造形,詳加考證經典,深究各個時代的法器,並於細節中加入自創的元素,摹古而不泥於古。林季鋒從歷代佛教造像中獲得源源不絕的啟發,經過擷取融合和創新,為當代佛教繪畫開闢出時代的新徑,並以堅實的描繪能力及筆墨線性根基確立了「精筆白描」的佛畫新貌。06月02日林季鋒老師分享他的繪畫緣起,現場座無虛席,大家聚精會神抄寫筆記,演講結束後再由林老師現地導覽,讓參與此活動師生收穫滿滿。
美學大師蔣勳說,隔了35年,跟一些緣分深的學生一起看彼此的作品,才知道藝術創作要經過很長時間,剛畢業的學生需經時間的淬鍊,才能成就自己的風格與韻味;如今這批學生各自使用不同材質創作,擁有不同藝術風格,每個人自己給自己打分數,其實是與老師無關,當年給的分數不算數,原來美術創作教育中「美」,是要在35年後交成績單的。
亞大校長蔡進發肯定蔣勳大師對美學教育的貢獻,他說:「蔣勳與美學創作教育劃上等號!」,創校17年的亞大,以「人」為本,勠力推展美學教育,創設三品書院、志工大學、五創學園,希望培育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孕育出有人文底蘊的創新者;他堅信面對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唯有美學藝術不會被取代;美學教育可以突破框架、提供養分,扮演重要潛移默化的角色,培育出新世代所需的全方位人才,透過美術館的展覽,提供學生和一般大眾更易觸及美學的機會。
與蔣勳大師有30年情誼的亞大現代美術館館長李梅齡認為,此次與蔣老師一同參展的15位學生,與其說是師生聯展,倒不如說是一場論壇中的各自表述。策展人潘顯仁則感謝蔣勳啟蒙美術教育之恩,「我們父母給了一雙巧手,是老師為他們開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