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台灣百年大轉型──從尋常的家族故事說起」

  • 2018-04-20

台灣百年大轉型──從尋常的家族故事說起

通識中心「通識涵養教育」講座,邀請楊渡老師主講:「台灣百年大轉型──從尋常的家族故事說起」。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通識教育中心舉辦「通識涵養教育」系列講座,邀請詩人、作家楊渡,以「台灣百年大轉型─從尋常的家族故事說起」為題演講,楊渡老師說,所有政治符號都會說謊,唯有人的故事才真實。如果只從課本、政府文宣中取得資訊,將會錯過有血有肉的人類、甚至被蒙蔽。

楊渡老師為詩人、作家、現專事寫作、曾任報社記者、主編,兼任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他以西來庵事件為例指出,這在課本中只是一行文字,以抗日行動草草帶過,但他採訪過西來庵事件中的倖存者:當時西來庵一帶,所有女子都被迫從事性工作,所有成年男子都被屠殺,只有一個台灣男子因為救了日本警察的孩子而倖存,「我媽媽的頭在地上滾」成為當事人對西來庵事件鮮明的記憶。

楊渡老師又以台灣光復為例,政府宣揚台灣人的歡欣鼓舞,不過,林文月紀錄自己在上海日僑學校的所見所聞:自己和同學痛哭了兩天,直到父親才告訴她,她已是戰勝國的國民,沒甚麼好哭的。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實在不是「皇民化」三個字可以簡單帶過的。

楊渡老師又將時間拉到50年代,他說,國民政府遷台,帶來中國文化、大學者,對台灣學術的深化、精緻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但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卻也讓台灣人一時間噤若寒蟬,例如農民運動家簡吉在白色恐怖中被槍決,他的兒子卻直到在國會圖書館、柏克萊大學圖書館看到父親的名字,才知道事情真相,也才知道母親念經時,為什麼要偷偷在佛經下放著父親的獄中日記。

楊渡老師提到,1970年代斷交,台灣的危機卻也成為轉機:台灣文化覺醒,人民的文化認同轉而關注失落中的台灣鄉土與現實,例如林懷民、李雙澤,就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興起的。八零年代的民主改革開放、歷史方向重新定位,消費時代來臨,在在都影響了台灣人成為如今的台灣人。

資傳系林昱禎同學說,課本〈送報伕〉中讀到楊逵幼年時目睹西來庵事件,當時沒什麼感覺,但聽楊渡老師說倖存者的故事,讓他覺得歷史原來這麼立體、這麼真實。

「什麼是台灣?」健管系劉珈彣同學提問,楊渡老師答說,他在20多歲時去花蓮旅行,在秀姑巒溪聽到有人唱歌,和原住民朋友去海邊看滿月的月光映照在海上,海浪拍打海岸,台灣就像搖籃裡的孩子一樣接受母親溫柔的拍打─這就是我的台灣印象。台灣是歐亞大陸的前緣,會接受最強烈的衝擊,但改變也可以是最迅速的。「我希望我的生命就跟台灣一樣,是站在最前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