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亚大通识中心「文艺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文学大师陈芳明演讲

  • 2022-11-18
  • 亚美学院管理员
 亚大通识中心「文艺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文学大师陈芳明演讲

陈教授以文学角度,畅谈文学家眼中的生态之美,文学能让人相互理解、认定,凝聚台湾命运共同体。
图为亚大「文艺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文学家陈芳明,以文学角度畅谈文学家眼中的生态之美。
图为亚大「文艺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文学家陈芳明,以文学角度畅谈文学家眼中的生态之美。
亚洲大学通识中心举办「文艺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台湾文学家陈芳明,以文学角度畅谈文学家眼中的生态之美。陈教授表示,文学是反映内心的镜子,反射内在最真实的模样,现今看似生态环境与经济起飞互相冲突,但透过文学让大家能够相互理解与认定,凝聚台湾命运共同体。
亚大现代美术馆馆长潘璠表示,亚美馆本次的「地球.脉动中」特展,是台湾首见的生态与艺术结合展览。陈教授则是以文学与生态结合,谈论文学家眼中的生态之美,透过不一样的角度阅读生态,更能让同学们拥有不一样的学习视野。
陈教授首先谈到自己的生命历程,他说,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创立政大台湾文学研究所、政治评论、曾在多所大学中文系任教。事实上,身为解严后首次在大学教授台湾文学史的教授,他认为文学从来就不是静态的,而是说出事实、说出真相。文学是内心的一面镜子,能反射内在最真实的模样;在文学里,注入不同的语言,才有其象征和差异。
图为陈教授表示,文学从来就不是静态的,而是说出事实、说出真相。
图为陈教授表示,文学从来就不是静态的,而是说出事实、说出真相。
谈及台湾文学的环境之美,陈教授指出,1980年代后台湾作家的环保意识抬头,这时期的作品包括:韩韩与马以工合着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萧新煌《我们只有一个台湾》等作品,开启台湾文学的环保之美。当时加工出口区使台湾经济起飞,工业化、都会化也带来环境危机,女性作家也开始对环境意识产生觉,如:心岱、张晓风、洪素丽、凌拂、萧飒、袁琼琼、廖辉英、苏伟贞等,都用作品关怀台湾土地。
 
之后,开始有环保作家,透过实地探勘采访推动环保文学的进步,海洋作家廖鸿基《环保花莲》、《讨海人》;吴明益《迷蝶志》等,台湾生态的丰富性与环境文学环环相扣,在一部部好的作品之间,让读者看见作者所到之处和带来的真实感受。
 
陈教授也提出对台湾文学环境生态的反思,「我们只有一个台湾,为什么台湾环保文学到1970年代末期才出现?是否与台湾被迫退出联合国这个重要关键有关?」他说,从时间轴来看,台湾的族群意识、性别意识在1980年代才逐渐提升,而台湾文学生态意识比政治生态还更早解严,因为文学不会贬低他人,是一视同仁的理解,由外部刺激而形成的意识觉醒。
 
通识中心老师许炳坤提问,在现在的环境之下,生态环境与经济起飞之间如何保持平衡?陈教授回应,虽然两者之间互相冲突,但也因为现今社会比以前更重视生态环保,生态即是生存,万物之间都有其生存法则,最重要的是透过文学的传播,可以相互理解与认同,尊重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就是凝聚台湾命运共同体。
 
图为台湾文学家陈芳明(右5)到亚大演讲,与亚大美术馆馆长潘璠(右4)、通识中心主任黄淑贞(右3)等人合影。
图为台湾文学家陈芳明(右5)到亚大演讲,与亚大美术馆馆长潘璠(右4)、通识中心主任黄淑贞(右3)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