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通识中心举办历与美通识涵养教育讲座!

  • 2018-12-05

通识中心举办历与美通识涵养教育讲座!

作家杨渡与乐评人马世芳透过「歌曲和历史」,主讲「歌谣中的台湾历史」、「歌与我们的时代」。

图说:作家杨渡在亚大演讲,主讲:「歌谣中的台湾历史」」。

亚洲大学Asia University, Taiwan)通识教育中心举办「历与美通识涵养教育」讲座,1129日、124日以「歌曲和历史」为主题,邀请作家杨渡和乐评人马世芳分别主讲「歌谣中的台湾历史」、「歌与我们的时代」,讲述台湾庶民历史。

通识中心主任黄淑贞说,亚大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来自民间创作的歌曲往往反映时代背景,从歌曲可以发现人民真正的声音;历史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是所有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共同经历的故事。

作家杨渡老师率先主讲「歌谣中的台湾历史」,他说,歌谣就是时代的心声,譬如耳熟能详的「雨夜花」创作于1933年,原本只是邓雨贤作曲的儿歌,由于旋律优美逐渐被传唱。隔年周添旺将原词改写成悲惨酒家女的故事,因扣人心弦,随后便搭上电影「桃花泣血记」的宣传,由台湾第一位流行歌手纯纯演唱,灌录第一张台湾流行歌唱片。后来这首歌在1942年战争中后期,被日军借用,改写成募兵的歌曲〈荣誉的军伕〉。从儿歌、酒家女故事、电影歌曲,一直到军歌,从庶民到权威,反映日本统治时代百姓的生活与政府的命令。

图说:乐评人马世芳主讲「歌与我们的时代」分析林强〈向前走〉的社会及历史意义。

战争末期的1944年,美军开始进行大轰炸。在战乱中,作家吕泉生改编〈摇婴仔歌〉:「婴仔婴婴困,一暝大一寸;婴仔婴婴惜,一暝大一尺, 摇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你是我心肝,惊你受风寒。」后来有凤飞飞等知名歌手重唱,温柔的歌词中其实饱含对战乱的恐惧以及对子女的疼惜。

杨渡说,作曲家杨三郎的一生交织在不同政权及时代交替之间,他将自己的经历谱写成萨斯风曲子「港都夜雨」,正是谱写一段大时代的无奈与风潮。此时随着国民党政权撤退来台,也带来众多学者、文人、艺术家,为台湾文化注入前所未有的活水,点滴汇聚成后来的无论民歌或流行歌的养份。

125日第二场讲座,乐评人马世芳主讲「歌与我们的时代」,忚从2014 年的太阳花学运谈起,一个默默无名的乐团「草东没有派对」在学生族群间逐渐受到瞩目,他们的曲子或许不完美、词可能不是太契合曲子,但他们奋力让歌曲能被听懂,他们的音乐虽与热卖的歌手有差异,却安抚这个世代年轻人物质富足却精神匮乏的窘境。

同样是学运中崛起的乐团「灭火器」,擅长编写悦耳动听的旋律,「岛屿天光」成为太阳花学运的代表歌曲。主唱杨大正创作这首歌时,并不想只针对单一事件,是希望能成为一首充满正义与阳光的作品,不被时代给轻易淘汰的经典。

图说:乐评人马世芳(右二)与亚洲大学通识中心主任黄淑贞及提问的同学合影。

马世芳强调,一首歌能被视为经典,一定同时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心声,并且能超越当下,如宝岛歌王叶启田主唱的「爱拚才会赢」,充满励志的歌词,为1980年代末期的台湾民众注入强心针。1990年林强的「向前走」一曲,激励年轻人前往都市冒险的勇气,至今仍是激励人心的重要作品。这两首闽南语热门歌曲,冲破原本闽南语歌曲常见的悲情气氛,翻新闽南语歌的创作框架,提升闽南语歌曲的社会份量,改变台湾流行歌坛。

马世芳最后以闽南语新星陈建玮的作品,解析21世纪以来过度扩张的城市、衰败的乡村,以及各种抗争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年轻人的焦虑、冲突和摩擦。对照林强的「向前走」,「台北」从一个充满希望的象征转变为一个绝望的代表,在这样的夹缝中人们的未来,成为新一代歌曲的思考对象。他勉励亚大同学,就算大人们很腐败,也要像这些音乐人一样,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出路。

财金系欧立议同学说,两场演讲内容不同于历史课本上的台湾历史,都是讲大人物的政治、战争,歌曲中的历史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有更真实的感觉,让他对台湾历史更有兴趣。」

「在如此压抑的社会中,如何保有工作动力?」视传系孙绍华同学提问,马世芳答说,他拥有众多兴趣,也努力把兴趣化为工作,只要自己能力够强,就能被看见;只要永远保有兴趣,就永远能有工作动力。

图说:作家杨渡(右三)与亚洲大学通识中心主任黄淑贞(中)及教师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