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屈原与邱吉尔─端午节的政治课

  • 2022-07-18
  • 吴燕谆

科技.人文联合讲座/屈原与邱吉尔─端午节的政治课     转自联合报 潘襎

 
端午节将至。示意图/ingimage


端午节是华人世界重要节日,韩国、新加坡依然流传此习俗。台湾将端午节订为国定假日,分别与清明、中秋与春节同为四大国定假日。端午节重要习俗有二:一为龙舟竞渡;一为包粽子。此外还有酿雄黄酒,悬挂菖蒲艾草除虫,婴儿戴虎头帽保护平安成长等习俗。

 

端午节是个名称最多的节日,近代出现一个动人节日,一九三九年中国对日抗战期间,为激励爱国情操,将原本为民间节日的端午节定为诗人节,纪念屈原,歌颂他的爱国情操。屈原忧愤楚国未来,最终投汨罗江而亡,他曾写作〈天问〉,「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意思是说,为什么上天授命商朝统治天下,却没有清楚告诫他?纣王既然统治了天下,为什么又会被人取代呢?屈原在〈天问〉以政治家立场,不断追问上苍到底政治更替的道理何在呢?难道屈原不清楚历代兴衰,不都是为政者不德、小人当道吗?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诗歌》上提到:「爱胜过一切,让我们臣服于爱。」政治上的现实却不然。诗人在英国没有鲜明的从政传统。十七世纪开始,在国家庆典时授予诗歌朗读者桂冠诗人称号,延续古希腊、罗马传统,诗歌如同法国卢梭所说的,成为装饰国家统治人民的花环。诗人与政治家很难重叠在一起。
 

然而在传统中国社会,诗人往往也是从政者,苏东坡生性浪漫,艺术成就斐然,从政路上却是贬抑流放岁月居多。南宋词人陆游诗歌动人,政治失意,去世前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未竟遗憾。道君徽宗皇帝虽然是千古皇帝画家,却不谙政治、纵情艺术,其亡国下场最为凄凉,作为俘虏客死冰寒北地。
 

诗人具备某种特殊浪漫情怀,政治人物却必须是现实而有杀伐果断性格。邱吉尔爵士一九五三年以《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伟大政治人物,书中以庞大文献与精彩演讲记录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
 

二○一九年英国演员盖瑞欧德曼(Gary Leonard Oldman)在电影「最黑暗的时刻」中,饰演敦克尔克大撤退前夕的邱吉尔。他熬夜且酗酒,个性暴怒却富有幽默,洞悉世情且决策果决,人格十分复杂。大撤退成功后的一九四○年六月四日,邱吉尔发表动人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这部影片与「王者之声」一样,借由英国人特有叙事(narrative)手法,描述口吃的乔治六世二次大战对德宣战演说,剧情凝重,没有战场烟硝味,由人性内省与坚忍行为,表现出对抗丑陋现实的道德勇气。
 

乌克兰现正陷入存亡保卫战,人民奋勇卫国。相对于此,最近台湾最常听到的语汇是网军「出征」,老百姓深怕一语不合恐「被出征」,没有烟硝的战场同样令人震撼。民主时代,我们无须像屈原那样无奈地去问苍天,人人可以是邱吉尔,只要拥有道德勇气。(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