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人类最早的心灵伴侣─月亮

  • 2022-09-10
  • 吴燕谆
科技.人文联合讲座/人类最早的心灵伴侣─月亮      转自 联合报 潘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是唐张九龄名诗,海上初昇明月拉开序幕,宏大而哀婉,饶富盛唐气象。
月亮是人类心灵最佳朋友,陶渊明「晨兴里荒秽,带月荷锄归」,暮色低垂,农忙后肩上荷锄归家,一日苦辛幸有明月相随。李白也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月色相伴归省,族人依门眺望,亲情融融。
汉代古诗即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咏唱月色姣好,良人悬隔,见明月而感伤别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首段不凡,终也不免提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男女别离愁苦跃然纸上。「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亮能引发乡愁也能为良伴。月亮是老祖先最早直视清楚的几何图形。因为日光刺眼难逼视,夕阳无限好却消逝得快。月光柔和,盈满圆缺,让老祖先们洞悉万物荣枯,比拟心中多变情愫与人间百态。
一九六一年美航太总署发布阿波罗登月计画,六九年七月廿日登陆月球,以科技力量揭开月球神秘面纱。即使如此,发布登月计画那年,奥黛莉赫本在「第凡内的早餐」中咏唱「月河」一幕,动人心弦,至今依然传颂不已。「月河,宽一里馀,他日优雅来相见。哦!织梦人、心碎人,无论你在何处,我皆相随。两个漂流人,结伴看尽大千世界。伫立彩虹尽头,凝望彼岸,我的老友,月河与我。」这首歌由约翰莫瑟作词,亨利曼西尼作曲,据说制片厂老板认为咏唱段落冗长要求剪掉,她坚持终得保留。隔年,此曲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唱,葛莱美奖颁与年度歌曲与制作。赫本扮演一位迷失的生活游荡人,穿梭于犯罪者、华服、美食、豪门间,引月亮为知己,在感伤、欢乐、落寞与迷惘中获得真爱。
一九八二年出品「E.T.外星人」,小孩埃利奥特骑脚踏车载E.T.,躲避特务与警察追捕,走投无路之际,E.T.使超能力腾空飞起,背后巨大满月,成经典画面。这影像与欧洲传说女巫月夜腾空飞天有关,中西文化中月亮素来拥有许多文化意义。一九八○年代台湾经济起飞,罗大佑词、李寿全曲《一样的月光》,配上强烈摇滚乐与苏芮呐喊嗓音,不少人深受冲击。「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新店溪,…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变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拥挤,高楼大厦到处林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气…」控诉繁荣下人性迷失,彷彿电影「搭错车」剧情,人性、亲情、经济发展陷入矛盾。
「幼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禅画有「圆相图」,随心落笔画圆,有人说是月,有人说是期许圆满。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谁初见江畔上的月亮呢?到底月亮哪年初次照到江畔上的人呢?
美国科学家赛斯.休斯塔克说:「月亮是四十亿年前发生天体冲突留下的一颗残骸圆球。」这是宇宙缘起的大哉问。面对自我本质叩问,及文明永续发展悬念,今年中秋,我们如何不只「赏月」,也能问月「今夕是何年」?(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