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鏡裡鏡外

  • 2022-07-18
  • 吳燕諄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鏡裡鏡外  轉自聯合報 潘襎

照鏡子看似不重要,卻成打理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示意圖/ingimage


大家出門前往往要照鏡子,或拿著手機看一下自己,特別是有身分有地位的;一出現在公眾場合就成鏡頭焦點,更必須把外表打理得恰到好處。科學越發達,我們留下形象機會越多,照鏡子看似不重要,卻成打理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讓每個人在鏡頭中留下美好,卻不一定是最真實的一面。

照見自己容貌,每天可能要看自己幾次,青年時迷戀自己容貌,壯年時自戀於自己權勢,老年呢?或許眺望著鏡中人,追憶過往的風華歲月。希臘神話故事留下一則水仙花的淒美故事。納西瑟斯(Narcissus)是位美少年,處處受少女歡迎,卻拒絕女子們求愛。厄科(Echo)對著天后赫拉饒舌不已,赫拉懲罰祂無法使自己聲音傳達給對方。義憤女神(Nemesis)對納西瑟斯憤慨不已,一日他狩獵歸來,被女神引誘到池邊。他看到落映到水上的英俊容貌,無法自已,終日望著池水。厄科看到池邊美男子,只能說太美了,卻無法傳達給對方,最終厄科自戀焦慮而死,僅僅留下回聲。納西瑟斯也因憔悴而死,化為池邊水仙。眷戀自己容貌憔悴致死,成為英語自戀(narcissism)來源。
 

古代中國用容器盛水,便於室內外整飭儀容,這種容器稱為「鑑」。因此,「明鑑」一詞意味著明晰而理智判別事物的同義語。畫家透過自畫像留下身影,荷蘭偉大畫家林布蘭特留下許多自畫像,從年輕時期的意氣風發到老年破產後的孤寂。經歷數百年,今天我們看他的自畫像時,總會想像畫中人物許多不可知或曾經有過的遭遇。
 

人類文明透過文字記錄一代代個人故事或者歷史事件。每個人一生中會發生無數事情,特別是叱吒風雲的,有無數不為人知的過往記憶,名人總會留下「自傳」。不論是自畫像也好,或者是文字自傳也罷,都是留給後人的影像與文字記錄。越是名人記錄越龐大,在所謂真實性中常常隱藏著自己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欲望。如果說歷史是面鏡子,這面鏡子有時扭曲實情,正如同鎮日趴在池邊眺望自己的納西瑟斯一樣,看到的是虛妄的自己。
 

一九七六年史學家余英時發表〈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對於中國大陸趨向於尾聲的文化大革命思潮進行反省。「最理想的狀況是人民都普遍地愚昧無知,這樣他就可以俯首貼耳地接受有智慧的君主的領導。」愚昧與智慧,被統治者與統治者這兩組關係,前者建立在知識認知水平上,後者依於權力關係。
 

歷史不會複製重演,人類心靈欲望總以某種形式發生,烙印成歷史記憶。科技發達、知識普及時代,訊息傳布也會以某種特意操作成為恣意遂行權力運作的手段。如果沒有刻意操作情感的高昂技術,或者是訊息的有效遮斷與刻意流布,豈能成為反智的風潮,反智並非為了反對智慧,而是出自於掌控認知的權力欲望。
 

鏡子裡照見的我,可能是個體,可能是集體;今日台灣疫情肆虐,俄烏戰爭意識形態對壘,我們所得到的訊息,或許也如西洋水仙神話故事一般,我們不一定看到真實的自我,而是那迷戀於鏡中世界的幻影而已。(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