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戰爭史詩的血淚

  • 2022-10-22
  • 亞美學院管理員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戰爭史詩的血淚   轉自聯合報 潘襎
世界各地的文學、藝術作品都留有龐大戰爭場面的描述,特別是戰勝一方的將領及君王功勳,高度受到歌頌。不論是抵禦外侮,或者領軍出擊的開疆闢土英雄,都是由斑斑血跡記載才千古流傳。
 
幾乎所有人類的史詩都留下宏偉的戰爭場面,鉅細靡遺地揭露戰場上殘忍殺伐形象,譬如古代希臘英雄史詩,《伊里亞德》的阿卡門農、阿基里斯,《奧迪賽》中的奧迪修斯的自大與智慧,古代義大利帝國的凱撒、屋大維等英雄,成為往後繪畫作品最佳題材。
 
印度偉大史詩《摩訶衍那》、《摩訶婆羅多》也是戰爭場面,成為全球第三、四大史詩,講述人與神、情感與超自然力量的不斷爭鬥。
 
全世界最長史詩是西藏的《格薩爾王傳》,遠在一千多年前長達六十萬詩行,相當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史詩的三倍長,《羅摩衍那》的十五倍長,是世界最長史詩。這是記載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其中也描述藏族宗教信仰大師蓮花生,詩中有殺伐、禮敬與親情,篇篇動人。
 
世界第二部長篇史詩是吉爾吉斯族人的《瑪納斯》,始完成於九到十世紀,記載著遊牧民族英雄瑪納斯長達八代的故事,族群的繁衍、發展,為生存抗暴,為復仇而奮鬥。這些史詩初期由吟唱詩人誦唱,隨著時間不斷增飾而成。譬如,《摩訶婆羅多》如果不眠不休唱頌,要費時兩周,波瀾壯闊。
 
民族詩歌中盡是苦難、流血、衝突、犧牲、奉獻。日本的戰爭史詩是《平家物語》,講述平家撃敗源家,源家棟梁源賴朝與其弟源義經每以奇襲、異行的軍事行動,消滅平家,開啟日本史上第一個鎌倉幕府。故事起始,充滿感傷:「祇園精舍鐘聲,為諸行無常之響;沙羅雙樹之花色,顯盛者必衰之理。驕奢者不久待,如春夜一夢,強梁必終敗亡,恰似風前之麈。」笑看人間,虛無而愁思。中文名著《三國演義》盡是亂世英雄風雲,今日已成漁樵對話中的談笑話題!
 
昔日英雄乃由無數屍骨堆積起的功勳。唐詩言:「一將功成萬骨枯」,又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放達中有絕望。老年詞人辛棄疾《破陣子》,寫出老邁而豪情的慨嘆:「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史詩讀來豪情萬丈,卻由無數無名死者的血液醮筆寫成,一唱三歎;生命在戰場上是如此過剩與不值,卻又洋溢著孤憤與哀惋。乙未戰爭殉節的姜紹祖抗日遺詩:「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戰爭史詩用死者生命與生者遺憾寫成。如有血性與理知的政治人物,面對兩岸與世界性戰爭危機,豈能輕言一戰,對為政者而言「兵凶戰危」平日掛在嘴邊,但是要他們誠懇面對無數生靈卻又何其難呢?歷史記載的到底是真實事蹟,還是荒謬言說呢?
(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