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地球‧脉动中:共许地球未来

  • 2022-07-30
  • 吴燕谆
科技.人文联合讲座/地球‧脉动中:共许地球未来     联合报/ 潘襎
 

南投县仁爱乡奥万大自然教育中心。图/南投林管处提供
南投县仁爱乡奥万大自然教育中心。图/南投林管处提供
 
 潘襎 古罗马诗人西赛罗提到:「探索与观照自然是迈向精神与知性的自然牧草。」人类为培育精神与知性,必须要研究,并且关注大自然的本质。

人与大自然关系素来密切,人类文明尚未产生前,大自然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不只有形物质,譬如掉落地上的果实、种植的粮食,狩猎、渔捞的生物,还有从动植物获取的保暖衣服、日用工具,或者取之于豢养的植物、动物资源,此外还有水、及大家看不到的空气、温度。西赛罗采取类似阿卡迪亚牧羊人观点,说明人与大自然的紧密关系。

不论是西欧文化,或者东方,都有着理想世界想像。现今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央有阿卡迪亚州,在古希腊时期称为阿卡迪亚(Arkadia),那里有肥美牧草,是牧羊人最佳地区,古希腊人的桃花源。中国古代认为仙人居住于海外仙山或者深山。先秦、汉代认为海外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及瀛洲,位于渤海。古人不擅远洋航海,渤海是辽阔的遥远世界边缘。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传为西王母使者,若无仙鸟引路,蓬莱仙岛遥不可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出现实世界同时存在着理想世界,只是隔绝于群山峻壑外。王维〈桃源行〉有「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云雾嬝绕,落英缤纷,一派人间乐土景像。

随着人们认识现实世界能力增强,理想国度不存在于神秘国境外的茫茫大海,也没有避秦秘境,只有自己生存的土地。只是我们生存的土地已伤痕累累。保罗・克吕詹(Paul Crutzen)在千禧年前一年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人类因为科技文明高度发展构成一个崭新地质时代,地层中布满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并非出自大自然力量,文明发展强加诸大自然以同位素、塑胶、铝制品及杀虫剂,还有硬化水泥块。不只如此,废水排放、空气污染、肆意开发、过度捕捞,工厂遍布,气候变迁失序,人类居住的现实土地已面临能否永续发展的严肃问题。

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郑崇华董事长数十年来意识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严肃课题,不断运用科技、教育唤起世人关注地球正遭遇的危机。为了唤起气候变迁对人类的严重影响,今年暑假该基金会与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携手合作企划「地球・脉动中:生态与艺术特展」,运用科技、艺术重新建构起人类与自然间紧密关系,期许人与大自然能和谐共生。

两千年前庄子提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壮哉斯言!我们能否自摸胸部,倾听心跳声,用此诚恳的心来倾听地球脉动,许地球一个未来,给后代子孙留块可以存活的土地呢?
(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