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鳳凰花的祝福花語

  • 2023-07-04
  • 亞美學院管理員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鳳凰花的祝福花語  聯合報 潘襎

長達一公里的彰化八卦山天空步道,目前鳳凰花陸續盛開。 (聯合報系資料庫)

「鳳凰花開,驪歌初唱」,是台灣畢業季節最常聽到的語彙。鳳凰花燦爛繽紛,畢業時節帶來喜氣,成為季節花卉代言,可謂上天賜予畢業生最佳禮物。

 
日本畢業花語種類繁多,各種花卉代表不同祝福,譬如藍色薔薇致贈畢業生,祝福其「夢想成真」,白色薔薇致贈師長乃致上「深沉敬意」,其餘花種、顏色更是分門別類,充分發揮日本人多元商品的創意價值。幸好我們有鳳凰花的上天祝福,省去畢業花語的繁瑣。
 
但是,鳳凰花在台灣成為話別每個學涯階段的時間甚短。鳯凰樹原產馬達加斯加,往後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一八九七年日本殖民政府透過孟買領事館購得八百餘顆種子培育於台灣,卻因水患流失,一八九九年皇宮宮內省植物御苑寄來三百顆種子,培育出兩百餘株幼苗,分植各州廳,台南分得最多,植於街道與安平、虎頭埤等地。現稱湯德章紀念公園的鳳凰樹已有百餘年,可謂台灣元祖鳳凰花。鳳凰樹成為台南市樹、國立成功大學校徽。
 
中國大陸是芋頭原生地之一,早已是漢人日常飲食一部分,相對於此,番薯到了明代晚期才傳入中土。番薯原生於中美洲,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由葡萄牙人手中獲得,傳入菲律賓,再傳入中國大陸;據傳荷蘭人來台殖民時,已見番薯蹤跡。一六○五年琉球王國進貢使成員野國總管從福建帶回番薯苗,因水質、土壤適合,儀間真常推廣栽種,遍及諸島,日後北傳薩摩藩,江戶中期日本發生大飢荒,獨薩摩藩無餓死者,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命人取其苗,日後遍傳各地,以為飢荒年的救荒作物。日語通稱番薯為「薩摩芋」,雖說「芋」實指新輸入物種「番薯」,也有依循漢字稱為「甘藷」,或者用於區別本土與外來而稱為「唐芋」。
 
「柚」名早出於《莊子》,中土物產,俗稱朱欒、香欒,明清之後又有「文旦」之稱謂。「文旦」一詞據稱江戶時代廣東人謝文旦船難,為日人救起,謝氏返回中土送朱欒以報,故日人稱其為「文旦」;漢地有文姓旦角善植朱欒,累累香濃,故稱其為「文旦」。前者考之有據,後者頗有望文生義之嫌。甲骨文「豚」原字為「豕」,乃是象形文字,用以指長嘴、大腹、四足、附尾的動物,大約四千年前野豬在中土被馴化豢養。

先秦時期豕、彘與豬同指「家豬」,秦朝統一文字,官方用「彘」而禁「豬」,民間則流傳口語的「豬」,東漢時期文字上再現「豬」字。口語豬往後取代豕、彘,野生豬則冠上山字用以區別馴化與否。日本大和語發音Buta用以訓讀來自於「豕」的「豚」,Inoshishi則為豬,此乃日人細推漢字造字本意所得。

 
日本輸入鳳凰花之初,本為移入新種改變地方新貌,誰知竟成今日畢業季節的代言花與離愁的催化劑呢?文化不斷交融,物種因時遷移各地,一物多義、多稱,皆一方民眾長期吸納與演繹而來。魯魚亥豕乃指傳抄而誤錄,然而物種與其稱謂,久居一地,漸成斯土斯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文化而不自知。外來物種容易使人囿於「本土」執念,忽略文化綿延不息、落地生根的本意。文化更是如此,心胸開闊者,每能廣大如海而納百川,知其原由而寬容相待,今日的台灣如能以此回顧過往歷史,當為文化發展之福。
 
(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