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羅剎海市》世情如鬼

  • 2023-08-15
  • 亞美學院管理員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羅剎海市》世情如鬼   轉自聯合報 潘襎

最近中國大陸一曲刀郎《羅剎海市》,撼動全球,各地熱搜,舉凡評論、翻唱、解釋不一而足,即使平時不關心文化的台灣政論節目名嘴、專家,都不得不跳下來評論一番。諷刺的是,執政黨與檯面上文化界人士大都噤若寒蟬。
 
前一陣子某位總統候選人,被翻出以前不當言論,夸夸其言:藝術不入流。試想面對這首全球流量如此高歌曲大海嘯,稍不小心都會被淹沒,藝術力量豈容小覷。周朝設有采詩官,巡迴各地採集歌謠,呈上周王,以考察風土、時政。《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大老鼠啊!大老鼠啊!不要吃我田裡的黍,多年來辛苦侍奉你,還是不肯照顧我。我發誓要離開你,去那樂土,樂土啊!樂土啊!那裡才是我的好去處。采詩官是最早文化官員。無疑地,歌謠最能顯示出一個時代的生活狀態。
 
台灣歌謠《一隻鳥仔哮啾啾》,淒涼悲傷。「嘿嘿嘿嘟,一隻鳥仔哮啾啾咧嘿乎,哮到三更一半瞑,找無巢,乎嘿乎。嘿嘿嘿嘟,什麼人仔加阮弄破這個巢都呢,乎阮掠著不放伊甘休,呵嘿呵。」或許描述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燒掠滅村,百姓顛沛流離的淒苦。《安平追想曲》為許石創作於一九五一年的閩南語歌曲,內容描述台荷異國戀情,兩代際遇相同,駐足安平碼頭,苦等異域情人的到來。此曲改編於真實或虛擬,莫衷一是,內容隱約敘述不同統治文化下的情感焦慮。
 
刀郎《羅剎海市》發想於清代蒲松齡《聊齋誌異》,文字隱喻,傳統民歌為底蘊卻又聲調跌宕而變化多端,的確出自於民間的情感。蒲松齡在〈羅剎海市〉中最後評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輒。『小慚小好,大慚大好』。」意思是說,世間人裝著各種臉孔逢迎他人,世間風氣亦如鬼界那般。好吃膿瘡癖好的人,舉世相同。「自己覺得不好,他人卻認為好,自己覺得很差,卻贏得喝采連連。」蒲松齡十九歲縣學掄魁,日後屢試不第,從山東祖籍到江南各地擔任賓幕或教席,補貢生終了一生。蒲松齡家貧,去世遺稿由後人保存,五十一年後《聊齋誌異》才問世。此書與清初袁枚《子不語》、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成為清代三大誌異文集。
 
刀郎出版歌曲專輯《山歌寥哉》,《羅剎海市》收錄於此,顯見他想以遼闊心情,歌詠心中感懷。《羅剎海市》洋溢著民間藝人的雋永生命力,文辭隱喻、俚俗詼諧、嘻笑怒罵,「他見這羅剎國裡常顛倒」正是通篇歌詞核心,價值顛倒、以醜為美,乃因羅剎國內皆為一丘之貉、營營苟苟之徒。
 
刀郎這首歌曲以八十億流量,驚破世人,沙啞卻富有純樸情懷的歌聲,直指世間本質。我們無須去窄化刀郎創作歌曲的目的,一個飽經人間滄桑、名利場中轉悠過的壯年藝人,喝破世間權、利至上的虛偽與荒誕。只是,當大家詠唱《羅剎海市》後,或許會驚覺,我們還生活在各自文化所建構起來的羅剎國裡而不自知呢?(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